“人造肉”虽火,但仍面临五大挑战-西安唯典小吃培训
 

行业新闻

“人造肉”虽火,但仍面临五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西安唯典小吃培训

实验室“种植的肉”正在快速离开科幻小说成为现实。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口味会跟上吗?

8月27日,肯德基开始在佐治亚州的一家分店试卖“素炸鸡”,从无骨鸡翅到炸鸡块,全是“人造肉”。肯德基方面表示,味道与传统的炸鸡无差别。

1a5d513e68909d39fe13132b6c180dec_0.jpg

无独有偶,国产“人造肉”月饼也将在9月上市,这家名为珍肉创业公司表示:“我们邀请了很多老上海市民参加一个口味测试,发现很多人都分辨不出(传统馅月饼和植物肉月饼)。”

并且“人造肉”还有更细的分支:人造鸡蛋。并且8月份,美国最大连锁超市克罗格已经上线人造鸡蛋。

早前,比尔.盖茨、李嘉诚押注“人造肉”的新闻已经不绝于耳,看样子,到2018年8月,“人造肉”各种类型的落地产品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呱呱坠地。产业诞生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人造肉”小史:从实验室走到餐桌  

人造动物蛋白,曾处于医学和食品科学之间的无人区。如果有一位创始思想家,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除了政治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未来主义者。丘吉尔在1932年的一篇题为《五十年后》的文章中预言:“我们将逃避‘种植’整只鸡的荒谬现状,而是通过培养基分别培养鸡胸或翅膀来吃。”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造出可口的鸡翅、出色的肋眼牛排,都还只是科学家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而随着第一批“人造细胞肉”进入市场,实验室培育肉类的时代即将来临。

“人造肉”并不是一个新产品,在物资短缺的上个世纪,中国人的餐桌上就有替代真肉的“人造肉”。但这类“人造肉”,是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在学界也被称为“植物肉”。流行的做法是从大豆等植物中提取植物蛋白,然后添加油脂、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模仿“肉”的味道。


今年8月,汉堡王在美国7000家门店推出“人造肉汉堡”。其中的肉饼,就是这种不含动物蛋白的“植物肉”。墨尔本素食餐厅Smith & Daughters的合伙人兼厨师Shannon Martinez表示:“素食主义者是一群有趣的人,从动物身上提取细胞制成的食物,会让他们产生排斥情绪。但‘植物肉’的受欢迎程度,又展示了他们对肉类替代品的渴望。”

不过,虽然有此争议,但“人造肉”的健康和减肥功能,更让人看好。面临全球粮食危机, 它也是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在“人造肉”发展史上,2013年是个重要节点,迷惑味蕾的“植物肉”终于走向了货真价实。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ark Post教授,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牛干细胞肉饼”。这个独特的牛肉饼,被视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潜在解决方案。2018年9月,硅谷初创企业New Age meat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同时含有脂肪和肌肉细胞的人工培养猪肉香肠,被誉为重现真正肉类味道的一项突破。12月,以色列公司Aleph Farms推出了第一块实验室培育的牛排。

资本助推:“人造肉”将是未来食品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实验室细胞肉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但资本已经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机会。2019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天暴涨163%,成为自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IPO首日表现最佳的个股。除了Cargill和Tyson Foods这类传统农业企业,积极投资布局人造肉市场。微软公司创始人Bill Gates、前通用电器CEO Jack Welch、地产大亨李嘉诚等人也纷纷押注人造肉行业。

各路大咖都持续关注人造肉生意,因为传统养殖方式,生产效率极低。Good Food Institute的执行董事Bruce friedrich说:“动物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肉类产出率低。每生产1公斤动物蛋白,动物需要碾碎大约10公斤的植物蛋白。”而实验室的人造细胞肉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消除肉类生产中对抗生素的需求。其结果是,世界将有一个可靠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大大减少对饲料、土地和水的依赖,还不涉及杀害动物。

1a5d513e68909d39fe13132b6c180dec_1.jpg

“人造肉将是未来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Food Frontier首席执行官Thomas King表示。该组织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基于细胞和植物的肉类创新。“我们现在有能力培育生‘细胞肉’,而不是饲养整个动物。这是目前不可持续的肉类生产方式的最终解决方案。”

“人造肉”改变世界,面临五道重大挑战  

第一,人造肉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价格。在美国,绞碎的牛肉每公斤约7美元,而实验室培育的牛肉每公斤约5291美元,第一个实验室培育的“细胞肉汉堡”生产成本接近33万美元。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大规模生产的实现,降低成本将是最容易解决的挑战。

第二,“定制营养成分”还面临着很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有人说,现在的人造肉更像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噱头,而不是食物系统的革命。真正的肉是一种营养密集的食物,不仅包括蛋白质,还包括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仅包含一种干细胞,更有肌肉细胞、脂肪等多种类型细胞。理想中的“定制营养”,技术难题还在持续攻克中。而且何时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概只有实验室中的牛肉才知道。

第三,消费者能否接受“人造肉”的味道。抛开看不见摸不着的营养问题,人造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味道。实验室种植的“肉”,正在快速离开科幻小说成为现实,但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口味。肉迷人的口感,源自于肌肉和脂肪的搭配。没有脂肪的汉堡将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汉堡,没有脂肪的牛排也失去了活力。但目前的“肉”与“脂肪”,还很难融合形成完整的“肉组织”。而再造整个“肉组织”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第四,即使口感满分,消费者仍旧有很大的心理障碍需要跨越。调查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收集到的数据显示,80%参与问卷的人表示,不想吃实验室生长的肉,因为担心它有长期隐藏风险。澳大利亚肉类和畜牧业协会(MLA)一直在监测消费者对“人造细胞肉”的反应,以了解人造肉是否有望成为传统养殖肉类的补充或替代。MLA首席营销和传播官Lisa Sharp表示:“消费者愿意尝试实验室肉类,但他们并不热衷用人造肉替代养殖肉,并且担心人造肉的安全性。消费者对传统肉类有强烈的需求,他们想要天然、纯净的食品。”消除消费者心中的安全疑虑,也是人造肉走向市场迈不过的重要挑战。

第五,人造肉也将面临多重监管挑战。例如:实验室生产的动物肉真的能被称为肉吗?如果在设计营养成分时,添加额外的脂肪酸和较少的饱和脂肪,会发生什么?实验室生产的牛奶、鸡蛋、胶原蛋白和明胶,是不是要跟人造肉遵守同样的食品安全法规?……人造肉上市之前,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到明确的答案。

未来的食物  

食品未来学家Marius robles说:“未来的食物,或许与现在相去甚远。”在通往未来食物的路上:蔬菜制成的虾,营养丰富又美味;量身定制的肉,健康养生又可口;食物甚至可以在填饱肚子的同时,治愈和预防疾病。

未来,我们将用基因编译技术,改写动物、植物DNA,然后放入垂直“实验室农场”精心培育,生产出营养完全可控的食材。正如食品创新公司Reimagine Food畅想的“将按照个人营养需求,全面个性化智能定制饮食。”

1a5d513e68909d39fe13132b6c180dec_2.jpg

Marius Robles在他的新书《饮食经济学:新食品经济》中大开脑洞,以完全不同的视角看待食物的未来。他畅想到:“在2038年,‘味道’这个词已被废弃。糖是新的烟草,我们已经设法用健康的植物取代盐。”未来的我们,喝着合成葡萄酒,吃着不是母鸡下的鸡蛋,烤着没有长在动物身上的肉,以及从未见过大海的鱼。

现在我们需要去菜市场或者从网上购买食材,未来我们要买的不是食物,而是数据。“我们购买了由顶级厨师制作的‘菜肴数据’之后,3D食品打印机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在家中复制它们。”食品公司还将创建“食物数据库”,存储不同种类食物的味道、颜色、形状、质地和营养成分等信息。用户只需从数据库中选择他们想要的食物类型,3D打印机就会“做”出食物的形状,然后注入相应的味道、颜色和营养物质。

人工智能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融入了我们的厨房。“数据厨房”会根据我们的身高,体重,饮食要求和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并推荐膳食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烹饪DNA”,记录了从童年时期起,与食物有关的所有记忆和味道。由于它完全理解我们所有的烹饪需求,它甚至可以预测我们的情绪,指导我们的烹饪设备准备最合适的菜。

这些科幻的情结很久之后才会到来,但人造肉或许就是这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