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西安唯典小吃培训
 

陕西美食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西安唯典小吃培训

美食,是人最深的回忆,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你最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农家饭。因为,时光将味道烙在了我们的味蕾上,随生而生,永不磨灭。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曩昔的陕西农村,没有燃气灶,电饭锅这些炊具,做饭都是一口土锅,用砖砌成方方正正的灶台,放上一口大铁锅,烧着秸秆柴火,就可以做出香馥馥的农家饭菜。

现在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整理了一些儿时的农家饭,现在您还怀念哪个呢?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麻食

麻食是陕西关中农村常见的一种小吃,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也把麻食带到了西藏,现在藏族也有食用,他们叫做“गांजा भोजन”。麻食可以烩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平常家中过夜的剩饭总是没人想吃,可麻食就不同了,再次加热哪才叫美味。

烩麻食是陕西关中的一种家庭小吃,尤其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十分的流行。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汤料味道浓郁,汤中配上自己喜欢的时令蔬菜,更是可以做出百变的花样。虽说万变不离其宗,它总归是麻食,但可以尽着自己的性情变汤变菜,又能吃到特色的麻食,岂不快哉!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菜疙瘩

菜疙瘩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菜疙瘩通常有荠菜疙瘩,苜蓿菜疙瘩,洋芋菜疙瘩,洋槐花菜疙瘩。

在旧社会,关中地区的贫苦百姓吃不饱饭,很难吃上白面,所以就将挖来的野菜和面蒸成菜疙瘩用来充饥,菜多面少。陕西、山西过去都流行吃“菜疙瘩”的面食,传说这是在过去“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里,逼出来的一种吃法,因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原材料——无论是白面、高粱面、豆面都可以拌,山药蛋、茴子白、大白菜、胡萝卜、茄子、豆角、菠菜、韭菜、甜菜叶等都可以作为菜加进去,取材特别容易,口味相当不错。

“菜疙瘩”这个吃法讲究就在蘸料上,可以灵活的选择蘸料来调制不同的口味。另外煮菜面块的时候要跟涮火锅一样,讲究涮一下——两筷子头轻轻张开,块状物立即变为片状物,别煮的太久了。也可以先将面粉和成糊状,再将洗净的蔬菜切成条状,一条条放入面糊中,再逐条用筷子拖入锅中。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油泼面

油泼面在陕西主流有两种:一种是油泼棍棍面,一种是油泼扯面。油泼面广义来讲就是在调味方式上采用热油浇泼的方式形成面的调味。

油泼面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辣椒面等,属于秦菜系。油泼面是用一种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老鸹撒

老(lǎo)鸹(guā)撒(sǎ)是陕西省著名的面食小吃。相传起源于西汉,与李广有关。是一种类似于面疙瘩的食物,但里面的疙瘩比面疙瘩体型要大很多,面团面块是两头尖中间园的形状,像乌鸦的头,所以得名老鸹撒(撒的二声在陕西话中是“头”的意思),陕西人的想象力的确也是令人佩服的。制作该小吃的材料有西红柿一个,青菜五棵,葱一段,鸡蛋一个,浓缩汤料一个,紫菜一小块,面粉一汤匙。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农家菜盒

农家菜盒,皮薄馅儿饱,韭菜鸡蛋,酸菜粉条各有特色,都很美味。

韭菜盒子是以韭菜、鸡蛋、面作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美食,是中国北方地区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东北三省等地非常流行的传统小吃,在有些地区也是节日食品。

一般选新鲜韭菜和鸡蛋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韭菜盒子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香脆嫩,滋味优美,是适时佳点。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滋卷

滋卷原为地方民间食品,可谓名不见经传。在有关烹饪饮食书籍中,尚未见到有滋卷的记载。(滋卷)也有叫“子卷”、“菜卷”、“紫卷” 的,是一种陕西省的汉族面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民主的小编认为做卷子的时候面要擀得非常薄,就像一张纸一样,所以觉得纸卷可能更贴切一些。但是滋和子一样不能丢。在西安的东边有一条霸河,西周时期这条河叫滋水,“秦穆公欲彰霸业,遂改滋水为灞水”。也许这也是滋卷的来历之一吧。

因为很多陕西方言没有和普通话所对应的文字,所以说,到底是滋卷、子卷还是纸卷或者菜卷,任凭您的喜好,随便定好了!

现在农家小店卖的滋卷多是用韭菜粉条等卷成的!所以,对于城市里的人,他们会误以为滋卷的标配就应该是韭菜和粉条!但其实,在陕西关中农村,最先被做成滋卷的蔬菜是各种野菜,农村人称之为“菜卷卷”!在以前的农村,韭菜之于野菜是价贵的,所以在农村偶尔的韭菜饺子就是改善伙食了。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蒸馍花

清水泡开手中粮,文火慢蒸馍花香。

谁说懒人图省事,别样美味入肚肠。

说起“蒸馍花”,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其实蒸馍花在关中晋南一带曾经很是流行,关汾平原一脉相承人文气候大致相同。但要说“馍花”,估计十有八九的外地人都“挠头”,不知所指何物,咋样也把“馍”和“花”联系不起来啊?下面,且听来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给大家细细道来……

在小编老家,有两种馍花,一种是炒馍花,切点葱花或者菜叶,把馒头切成丁,和菜叶一起炒,便是炒馍花。还有种是蒸馍花。 小时候,家里过完事或者蒸馒头蒸多了,夏天放不住,有时发霉了,就把馒头在院子里摆满,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得一点水分都没有了,再收到编织袋中放在阴凉的屋里备用(一般放一年都不会坏) 。这些干馍最大的作用其实是这样的,有时候家里的馒头吃光光了,然后大人吃饭时才发现,再蒸新的马上来不及了,因为要发面,和面,揉面,蒸,起码得折腾个大半天,眼下这顿肯定是吃不上了。老人就从屋里编织袋中拿一些干馍片出来,放在盆里用水泡一下,等软和了捞出来捏干水分,切点葱丝进去,再放点花椒粉,盐,搅拌一下,直接上锅蒸,蒸个十来分钟,就可以了。 然后出锅后,洒点香油,拌点蒜汁儿或者自己喜欢的小菜,可口的一餐就解决了。 这也是小编最喜欢的童年美食之一,有时候做的太多,剩了大半盆,等下顿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去吃刚出锅的热馒头的去了,我却喜欢把剩下的馍花再放油炒一遍,馍花变得酥软松散,口感极好,每次吃完最后一口都还意犹未尽的盯着盆里剩下的渣渣发呆。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浆水鱼鱼

浆水鱼鱼,是陕西的农家小吃,玉米面儿做成,爽滑又软糯。可以用西红柿酸汤做浇头,也能调点蒜泥汁儿。不过陕西人还是喜欢浆水菜,酸爽利口。

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搅团

搅团,得搅上百搅才能好吃,绝对的力气活。西红柿酸汤,炒韭菜,辣椒蒜泥,拌匀吃香极了。

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陕甘宁尤好吃。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陕北用荞面做搅团,更筋道味美。在西北,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搅团的吃法多种,有水围城、漂鱼儿,陕北也有烩搅团、炒搅团和凉拌搅团等多种吃法。

至于搅团这个饭食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西祁就是今陕西的岐山县),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老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麦饭

麦饭是陕西乡土人家的一种吃食,以“蒸制”的手法制作而成的。麦饭以野菜或蔬菜为主料,是一道既营养又健康的绿色食品。最传统的做法应该是以槐花为原料,在槐花盛开的季节,用槐花包裹着面粉,吃起来有一种天然的花香,在我心里最上品的麦饭就是槐花麦饭啦,而且它亦饭亦菜,吃起来真心很满足。

现在什么都流行复古,就连吃饭也复古,好多小时候的饭菜现在又大受欢迎,可见什么都是一个轮回,人生就像一个圆,从一个点出发,走了大大的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最终的起点。虽说最后的结果都一样,但是过程却各有各的精彩,so,不管做什么事,不用对结果太在意,我们需要努力的是过程,需要在意的也是过程。嘻嘻,说着说着居然说起人生的大道理来了,赶脚有点不像我啦,我一向是个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人,只过今天不想明天,只希望每一个今天都是快乐的就满足了。仔细想想真是有点惭愧,太没有上进心啦!不过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啦!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拌汤

每到天气冷或者身体不适的时候,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小编的胃就开始想念拌汤了。一碗拌汤喝下去,暖心又暖胃,整个身体都感觉轻快了许多,感冒的症状也立马好了! “拌汤”俗称又叫疙瘩汤,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主食。配料多样,有荤有素,营养丰富。说起这疙瘩汤,选材极其简单,就是一碗白面做成的,却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叫法,而且做法也各有千秋。有稀的,有稠的,有疙瘩状的。

但提到对“拌汤”的重视程度,唯典小吃培训的小编想非关汾平原莫属了。这拌汤不仅是关汾平原人日常生活的经典美食,更是被关汾平原人作为一种风俗继承和保留了下来。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一定还记得乔致庸和陆玉菡洞房花烛夜时,明珠端来了拌汤,笑道:“姑爷,小姐,请喝和气拌汤,以后子孙满堂,大吉大利。”这样的场景吧?是的,这是关汾平原一带,新郎新娘洞房花烛夜必定要喝的拌汤(又叫“和气拌汤”),喝时,一边搅拌汤,一边念诵“左手拌疙瘩,儿女一不沓,小子会念书,闺女会纺花。”取意“家庭和睦,和气生财,人丁兴旺”的意思。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旗花面

旗花面又俗称:“三角面”“大锅煮”,其实是陕西关中农村最为普遍的一种面食,以武功、杨凌最为有名。初次听到旗花面,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跟旗帜有关,其实这陕西旗花面通俗一点讲就是面片,说到面片,恍然大悟了吧?是不是有点像小旗子。旗花面也有人把它叫奇花面。 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皮、葱花、海带丝、黄花菜,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糁糁面

糁糁面也叫“苞谷糁面”、“糊嘚面”,包谷糁面是陕西地方小吃,六十、七十年代农村生活艰苦,人们以粗粮为主,逢年过节或来客人时才能吃上一碗面条。有时家里的粮实在太少,就有熬的苞谷(玉米)糁稀饭里加上一点面条煮在一起待客,慢慢就形成了这一种吃法。

关中平原上盛产小麦,关中人也就自然以面食为主了。所有的面食关中人都能有它的说道,惟独这个“苞谷糁面”,它不粗不细,不干不稀,很难让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苞谷糁面”按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小编家里的土话就叫糁糁面。说实话糁糁面我不喜欢,吃够了,把面条和苞谷糁子起一做既没有苞谷糁的清香,也没有面条的筋韧。在小的时候我曾经就想:人们为什么会把这一粗一细两种不同的粮食放在一起做呢?而且做出来的饭食并不是多么的好吃。

这么多陕西农家饭,您怀念哪个?


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锅盔馍,是陕西关中的一种特色农家小吃,陕西十大怪中就有“锅盔像锅盖”。

“睁眼锅盔像锅盖”,即锅盔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盔是秦代发扬光大普及推广的。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